首页 > 营口人物 > 正文

为了59条生命

——忆”2,7“辽河抢险救人三十年

分享到:
2019-02-22 06:31:00   来源:营口之窗   作者:李洪恩   点击:
  公元二零一九年农历正月初二,我再次来到大辽河(辽宁)营口市南岸渡口处,凭栏北望,涛涛辽河水,负载着满河冰排,互相碰撞,时而呜咽着,时而发出咔咔的响声,似乎在窃窃私语,又似乎在激情呼号,他们在诉说着昨天的故事……


  1989年2月7日是农历大年初二,也是中国传统走亲访友的日子,从早晨开始辽河冰面上踏冰过河的人南来北往,络绎不绝。上午10时20分,有近百人正走在辽河冰面上,忽然听到"咔嚓"一声,只见冰面从南向北裂开了一条2000多米长的大口子。开口处西部冰面顺流而下,站在冰面上的59人也随着冰凌向西漂去。冰面上的人被这突如其来的险情吓懵了,有的拼命往河南岸跑,有的拼命往河北岸跑,跑到冰边一看,全都是水,又调头往中间跑。几分钟之内,冰凌向西漂了四五百米。远离两岸十余米宽。冰上的人绝望了,顿时哭声、喊声响成一片。59条生命危在旦夕! "河开了,河开了!"河北办事处的居民听到喊声,纷纷冲出家门,涌向河边。河北办事处派出所的指导员田守坤大声对河北居委会党支部书记王淑琴说:"你快张罗救人,我给市里挂电话。"闻讯赶到现场的几位共产党员、河北办事处居民、大洼县辽滨乡乡长张文学、河北办事处党委组织委员吕勤修、劳动工资股股长范振才等,立即组织群众抢险救人。


  关键时刻冲在前面的是共产党员。从辽滨苇场退休的老工人阎景富冲着束手无策的小青年喊道:"快推划子!"一句话提醒了大家,奔过来十几个小青年,硬是把冻在冰上的划子掀了起来。在冰上放船需要缆绳和跳板,阎景富一转身跑回家去,这个患有高血压的老人,此时忘了自己的病情,把10多公斤的缆绳和30多公斤重的跳板扛在肩上晃晃悠悠向岸上跑去。阎维忠、万海林、姜宝凯、刘文生抢先跳上船,操起橹,拼命地摇。冰冷的河水溅在脸上、身上,与汗混合在一起,泥糊糊、湿漉漉的,没人顾及这些,他们只有一个念头,救人要紧。

  划子像离弦的箭,向前飞去,很快就靠上了冰凌。冰凌在流动,随时有破碎的危险。他们将跳板搭到冰凌上,冰凌上的人像见到了救星一样,一窝蜂地向船上涌来。划子上的人怕他们将冰踩碎,大喊:"别着急,都把你们救上船。抱小孩的先上,妇女先上。"冰凌上的人静了下来,有秩序地上船。第一船人上岸后,他们又拼命向冰凌划去。
     
  在同一时刻,王恒茂闻讯赶了过来,这位从航运局退休的老工人,有30余年海上作业经验,见此情景立即对刘万贵说,快到刘金福家取橹。刘万贵是位70多岁的老党员,身患肺病,但他此时想的是冰凌上的人的生命安全,一阵小跑,头晕目眩,大汗淋漓,二三分钟就把橹扛来了。王恒茂赶到岸边,一眼看到尹成良新排的划子,他大喊一声:\"快把这个划子推下河去!"20多个小青年一拥而上,掀起划子就往河里推。吕和平、吕胜利是兄弟俩,听到喊声飞也似的向河边跑去,吕和平抢先跳进划子,王恒茂、吕胜利和退休老工人刘雨祥也跟着跳上船。王恒茂抢过吕和平手中的橹说:\"我来摇,我比你有经验。"河里又多了一条救人的 船。
       
  这时,市焊条铆锻厂工人朱宝善也随着人流跑到河边。他大声喊道:"这里还有一个,快推我的划子。"市橡胶厂工人刘巨安抢先一步跳上船,一看没有橹,急得指着身边的两个孩子说:"快去取橹!\"两个孩子刘宝良、刘成福,一个七岁,一个八岁。一会儿两个孩子涨红着小脸,摇摇晃晃地把橹扛来了,王洪春也跟着上了船,岸边仅有的三条船都被推下了河。


  三条船往返三次,把59人全部救上岸来。遇险的群众得救了,岸上的人们脸上绽开了笑容。一位老太太被人扶上岸,感激涕零,喃喃地说着:"活了,活了……"大洼县前进农场的一位小青年,怀中紧紧抱着几个月的孩子,泣不成声,"我谢谢大家了,若不是你们来搭救,我们一家全完了!"人们的感激之情难以言表。被救群众唐兆兴上岸之后,一把抓住朱宝善,忙从兜里掏出钱来,朱宝善把钱推了回去说:"大兄弟,我救人可不是为了钱。快回家过年吧,省得家里人惦念。" 被救的人离开了,岸上的上百人一起动手把船拽了上来。三条划子都受了损伤,特别是尹成良的新划子。王恒茂说:"成良,没跟你打招呼,就把你的划子推下水了,你不怪我吧。" 尹成良不在意地说:"救人要紧。船划破了算点啥,就是散了也没关系。"船是渔民的命根子,平时不许别人乱动,可是为了救人河北的居民什么都舍得。
 
  这是刚刚用360在网上搜索到的文章。时隔30年网上还保存这样的文章,可见当时“27“辽河抢险救人事迹影响之大。




  那是1989年农历正月初六,西市区大楼内机关干部刚刚上班,互相拜年好不热闹。正在这时区委书记杨玉柱拿着当天《营口日报》推门走进我的办公室,指着报纸上一个小“豆腐块“对我说:“你看看这里报道的事迹是不是像当年那个《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一样感人!这样宣传可惜了。“我一看心头一亮,心想这不正是回击社会上一切向钱看,”不浇油不转”风气的有力教材吗?!于是我立即组织部里钱兴海、杨素梅、韓仁慈、卢乃玉等同志全力以赴的工作,向市委宣传部汇报,联系新闻记者展开全面采访调查,筹备表彰大会……,一场轰轰烈烈的弘扬正气工程首先在西市区拉开了序幕。
  
  营口日报资深记者刘宇明,郭荩率先撰写了长篇通讯《当五十九条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在《营口日报》上发表,《辽宁日报》住营口记者站站长修国金撰写的文章在辽宁日报头版发表,营口电视台,营口电台等媒体相继发声,辽河抢险救人的事纪传遍辽河两岸。


  市委宣传部与区委宣传部多次组织调查组了解“2、7“辽河抢险救人情况。

  市委宣传部领导到西市区河北办事处调研


  市,区宣传部联合考察。


  “市委宣传部、西市区委宣传部,西市区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文明办、河北街道办事处领导参加调研。”


  市各媒体记者朋友来西市集中采访。


  西市区区委区政府召开《二七辽河抢险救人表彰大会》大张旗鼓地表彰”二七”抢险救人勇士。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凤云与会。
  
  李凤云部长力荐又召开了一次《营口市暨西市区“2、7“辽河抢险救人表彰大会》市委书记徐仕廉、市长赵新良、军分区主要领导,西市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参加大会,表彰”27”辽河抢险救人先进个人。
     
  市委付书记丁晓东与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凤云亲自化缘成立”见义勇为基金会”,建立专门基金表彰见义勇为见难相助的先进人物,
      
  营口市”弘扬正气工程”开始走向高潮。
 



  市委宣传部组织”二七“辽河抢险救人事迹报告团,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蒋光宇,宣传科长董庭玉带队在全地区做巡回报告。
     
  记得电台记者杨致颖采访时听到一个故事。一个小学生听了”二七”辽河抢险救人事迹报告以后回家,进门就喊:“妈妈妈妈,可好了,报告说了救人不要钱,雷锋就在我们身边!“童心可爱可塑,春风化雨吹进人们的心田。
    
   从此“见义勇为,见难相助”已成为营口市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见义勇为见难相助的先进事迹层出不穷,使人们开始相信“人间自有真情在,雷锋就在我身边。“


  ”二七辽河抢险救人事迹报告团”报告归来,与市委宣传部西市区委宣传部领导合影。


  90年春节,西市区委书记张庆荣,副书记王恩来看望”二七“辽河抢险救人勇士闫景富。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凤云,副部长蒋光宇及西市区宣传部领导看望“27”辽河抢险救人先进个人。


  《27辽河抢险救人》成为营口市1989年十大新闻的首条。


  1991年2月17日,又上演了一场抢险救人大剧。
  营口市暨西市区又一次召开了”2、17”辽河抢险救人表彰大会。


  市委、市政府授予李英军等10人为“2-17“辽河抢险救人先进个人称号。








  市、区领导赴河北看望抢险救人先进个人


  市委宣传部部长李凤云亲自把奖品自行车送到河北义勇为者的手里。


 至此,两次辽河抢险救人及相继发生的”三二七”徐佐民一家解救女青年;”五二二”得胜办事处居民塌房下救人;91岁老人井下救儿童;12岁少年镜湖水下救同学等一系列的见义勇为见难相助的事迹成为辽河两岸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市委书记许卫国参加西市区表彰大会,接见徐佐民等见义勇为见难相助的先进人物。
 
 

  辽河救人“专业户“邢云发。


  91岁老人井下救儿童的事迹,上了人民日报。






  涛涛辽河水三十年奔流不息,记述着辽河儿女无数感人的篇章,映衬着辽河儿女美好的心灵。遥望河北早已旧茂换新颜,西望一座大桥横穿南北,天堑变通途。河北人民再也不用涉险过河了,闫景富,王恒茂(27辽河抢险救人以后入党)等老人早已逝去,使我们每当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但河北人民抢险救人见难相助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里!这是我们营口人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珍惜它,爱护它,让它不断的发扬光大!
     
  祈愿逝去的老人闫景富、王恒茂安息吧,人们怀念他们,他们的精神永存。
      
  记住他们吧,他们是营口人的骄傲!







 
  向一切有爱心,热心公益事业,见义勇为见难相助的人们致敬!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好人一生平安
下一篇:她的内心,住着一个善良天使
版权声明: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均由投稿人提供,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涉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
本网及承办单位享有独家所有使用权。 未经本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 投诉或联系电话:+86-417-2828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