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桥的山是金山银山,拣块石头就值钱"。
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的辽南重镇——大石桥市,这片被天神盘古放在辽东半岛渤海岸畔、辽河下游的山山水水,春光媚、夏日娇、秋风爽、冬雪洁,人文自然景观众多。既有距今28万年前的金牛山古猿人遗址可以感受沧桑巨变;又有远古时代的古石棚可以访古寻幽;还有风光秀美的黄丫口原始森林可以愉悦身心;更为世人惊叹的是物华天宝,矿产资源丰富,向以位居世界四大镁矿之一而享誉中外,被冠以“中国镁都”之称誉。
可以说,在大石桥市的中东部群山峻岭中,埋藏着数不尽的宝藏。菱镁石、菱镁石"姊妹"矿白云石、滑石、硼镁石、铁石、金石等已探明的金属及非金属矿藏有34种,都具有较大储量。特别是菱镁矿储量25.2986亿吨,其矿床规模之大,矿石储量之多,品级之优,早在建国初期的中小学自然地理教科书中,就表述为“鞍钢大石桥镁矿”是世界第一位的。
位于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三大国家战略的黄金地带和重要支撑点上的大石桥市,由于交通方便,矿床集中,矿体地表出露好,易于开采,早在1914年就被世人发现了。1918年,日本人就在此地进行过开采,到四十年代初,又在大石桥成立“南满矿业”,进行了规模掠夺性开发。
本世纪二十年代初,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孙云铸、李四光、黄级清等,都先后对辽东元古界地层进行了调查研究,此间许多外国地质学家也蜂拥而至。其中,日本学者斋腾林次于1938年根据当时辽东一带早元古宙地层出露情况对比和研究,首先提出并创立了"辽河系"这一元古代时期生成的地层概念(因本区地质构造单元位于下辽河平原东侧,故称辽河系)。并根据辽河系的岩石化学和岩性组合特征,按生成顺序由老至新建立了响水寺统、大石桥统、盖平统(唯有大石桥统是碳酸盐石)。
建国后1958-1960年,长春地质学院辽东区测队在辽东一带,开展第一轮大面积1:20万区域地质测量时,对全区早元古宙地质作了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将“辽河系”改称“辽河群”,首先系统地建立了“辽河群”地层柱状剖面,并将辽河系的大石桥统更名为“大石桥组”。
六十年代中期以后,中国地质科学院、沈阳地质研究所、长春地质学院、辽宁地质矿产局、鞍山地质勘探公司等都在辽东地区相应地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在六十年代末全国第一届地层会议上,“辽河群”这一特定的地质专业术语被确定下来,成为本区地质工作的通用地层单位。本岩段以赋存规模巨大的菱镁矿床、滑石矿床和白云石矿床为特征而著称于世,成为下元古界辽河群大石桥组地层对比的标准剖面。
重镇雄风今又是,镁都腾飞进行时。改革开放,空前激活了中国镁都1597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位天赐的“镁”人,为大石桥市的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特别是最近几年来,随着习主席强国富民宏伟目标的指引,大石桥以巨龙腾跃之势,把大力发展具有技术密集、精深加工、高附加值镁制品生产为主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使一大批具有高科技含的镁制品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拔地而起。目前拥有全国最大规模的超高温隧道窑,最大吨位的摩擦制砖机、最高产量的中档镁砂生产线、全国装机水平最完善的电熔镁窑炉、600KV和800KV电弧炉。这些全国之最,位居世界榜首。因此,被中国国家科技部和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认定为国家镁质材料产业化基地,全国最高标准的镁制品系列耐火材料生产基地和进出口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