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都说,在这个世界上,亲生母亲的爱,是任何人无法替代的。但是,在中央电视台2016“众里寻你——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的晚会现场上,却有一位叫迟凯琳的最美孝心少年,怀着一颗感恩、感激的真诚之心,对着为她颁奖的继母、她一直叫着的“姨”,喊出了内心无数次想喊一声的“妈妈”。那一声真情女儿的“妈妈”喊出口,母女相拥而抱泣泪的一幕,看哭了现场的很多人。
孩子的情感,是最纯粹、纯真的。
迟凯琳对采访的记者说,她一家永远都无法报答“姨”的恩情,“姨”来她们家吃了太多的苦却没有怨言,是“姨”,给她绝望的一家带来欢乐和希望,她早已经把“姨”当做了自己的妈妈,说“姨”有妈妈味儿。2015年的母亲节,为了感谢不是母亲胜似母亲的“姨”, 13岁的迟凯琳用攒了很久的零花钱,悄悄给“姨”买了一条围巾,并想在这一天向“姨”郑重地叫一声妈妈。但是,“姨”想起了她曾拿着自己亲生妈妈相片哭的模样,一把抱住了她说:“孩子,叫什么不重要,你知道姨——爱你就行了。”
世界上最美好最温馨的一个字,是“家”,世界上最动情最教人赴汤蹈火的一个字,是“爱”。
然而,爱,是有难度的。难度最大的爱,会让人望而生畏,那是一种与爱者本人的利欲完全分离,是一种近乎沉重的责任。就这一个“爱”字,让迟凯琳的“姨”,从接触了这个遭受毁灭打击的“家”,便没有了自己。善良的本性,不仅让她付出了自己全部的“爱心”,也为担起这种近乎沉重的责任,心甘情愿地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迟凯琳的“姨”,到底是谁?她来自哪里?她是怎么样走进这个家庭,这中间,都发生了哪些令人唏嘘不已的故事?
她叫田薇,1988年出生在一个朴实和睦的六口之家,她善良、朴实、漂亮、开朗、勤劳、能干,与迟凯琳一家是同乡。虽因家庭生活困难而缀学,十三岁下学打工赚钱贴补家用,读书不多,却极有章程。家里的事儿,十八九岁就都由她管起来了。二十三岁那年,也确定了一位有房有车、家境条件优越的男朋友。生活展现在她面前的,是不缺吃穿、顺风顺水的幸福日子。
然而,这一切,却随着她2011年的一次逛庙会而改变了。上香时,她身边跪着一位腿上缠着绷带,拄着拐杖的三十多岁男人。从这男人的哭诉中,她了解到这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两年前遭遇了一场车祸,妻子当场身亡,他也因左右侧肋骨折了15根,左腿腿股骨头粉碎,而落下了终身残疾。
而不幸,并未就此结束,视力一直很差的念书一直是满分是第一的大女儿,刚念小学5年级便完全失明,老母亲又查出膀胱癌前期,老父亲着急上火神经障碍瘫痪在床,这一家五口人,只有七岁的二女儿迟凯琳是健康人,这日子可怎么过?用雪上加霜一词不能足以说明他的寒冷,用屋破偏逢连阴雨一词不能足以说明他生活道路的泥泞。再坚强的男人,也有不堪一击的脆弱,他想死,拒绝吃药,拒绝吃饭。
然而,这一场灾难,忽然间就让七岁的小女儿凯琳长大了,她敏感地从爸爸的情绪和语言中觉出了爸爸的想法,她懂事的帮奶奶做饭扫地,为爸爸按摩,给爷爷洗脚……她拉着爸爸的手哭求:“爸爸啊,我吃饭吃药,我们已经没有了妈妈,你别想死,你要是走了,我们连爸爸也没有啦!”孩子泣血的呼唤,让他欲死不能、求活又如登天般难。
这个男人在佛像前一动不动地哭诉,站在他身边的田薇就那样一动不动地听,同情的泪水抑制不住地流了满脸。而让田薇没有想到的是,姐姐中午喊她一起吃饭的桌上,竟坐着这个男人。这才知道,他叫迟广德,乡亲们都叫他迟峰,原来是姐姐相住不远的邻居,好心的姐姐常去他家帮忙。
她从姐姐那儿听说,迟峰可是村子里少有的能人,舍得出力,14岁就能张罗盖起自家的新房子,十七八岁时一锹一锹从山中抠出座水窖,让沟里的四户人家吃上自造的自来水;她听说迟峰有头脑,肯钻研,刚出去打工是小工,没几天就偷学成能工巧匠,什么钻探的各个工种,什么成本核算,他都是行家,他就是躺在家里,也有人求;她还听说,迟峰仁义仗义,村里人家的大事小情,他只要在家,没有不到场的。每回外出打工回来,都要找村里同伴聚一聚。说迟峰重伤能活过来,就是听女儿骗他说妈妈是植物人了,他为了好起来照顾妻子忍着巨疼配合治疗。
这些事儿,直听得田薇除了同情还有佩服。
这个世界有时候很大,大到很多人我们一辈子都没有机会遇见。这个世界有时候又很小,小到一抬头看见了你就一辈子都忘不掉。
就从那天起,田薇打工休息的时间就上姐姐家,同姐姐一起去迟峰家帮忙。那是个被灾难压抑得毫无生气的家,电视机上落了厚厚一层灰,没有欢声,没有笑语,两个小女孩的脸上挂满了忧愁。她看见,只有9岁的迟凯琳懂事得那么让人心疼,抢着帮患癌症的奶奶做饭、捡碗、刷碗、喂猪,那猪食桶太沉了,孩子得一步一步挪,她看不下去了,伸手就帮孩子干起家务活;她看见,重伤在身残疾的迟峰,一天要吃七八种止痛药才能起来,干起活来就像是拼命三郎,咬牙爬山,给果树稀花、除虫、浇水,砍材垛柴,从早到晚,伤疼得满头是汗,却一刻不肯停歇。可他毕竟是重伤的残疾人,不能负重,不能登高,不能撑起这个家。但迟峰抗病的那种意志,让她动心了,她下决心,要帮这个硬汉子一把,迟峰干什么,她便学着抢干什么。
时间长了,尽管村人们都同情迟峰一家的遭遇,但一个大姑娘总来干活,闲话也就出来了。父母相信闲话,找上迟家赶她回家,带她去迟家帮忙的姐姐不让她来,更让她不能容忍的是她所处的男朋友竟然也疑心于她,查翻他的电话,甚至拨打过去查问。她流泪了,她多么想她的男朋友心胸不那狭窄,能同她一起,来照顾这个家庭,来献出一个善良人的爱心。她甚至想,如果男朋友能和她一起将这个家庭的日子挽救出火海,那她得多自豪。然而,她一颗清白纯洁的心地与作为,不仅没得到支持还被污辱。她气愤了,她可怜那两个女孩儿,她同情那个伤残的迟峰,这样的家庭,你不帮他不帮,就眼瞅着两个年幼的孩子被陷入苦难之中吗?她不过就是想帮帮这个家,她不以为自己有什么错,她认为这样一个疑心重的男人,她即使回头了,今后也不会幸福,况且,她不想回头,一种强烈的责任感,驱使着她不论怎样也要帮助这个苦难中的家庭,要拉扯大两个孩子,否则她一辈子都不会心安,她果断地与男朋友分手了。
这一切,令迟峰心中不安,尽管他那么需要人帮助,却对田薇说,谢谢你这一段时间的帮助,你走吧,不要再管我们了,影响你的生活,我心里也是不安的,我们不是你的什么人,为我们你不值得。听哥的话,不要再来了。
听着迟峰真诚的规劝,看着依恋在自己怀里的小凯琳,田薇眼泪刷刷滚落下来。她忽然觉得,眼前的这个从未对她有非分之想的男人,才真正是个值得她信任依靠、值得她帮助的男人。一个新的决定在心中产生,她坚定地对着迟峰说:“哥,我不走了。你要能接受我,我就永远不走了,我帮你把女儿带大,我帮你把家撑起来。”
没有心的第一次悸动,没有牵手的第一次颤抖,田薇,就这样执着地要嫁给大了她十五岁的残疾男人,嫁到一个背负二十万元外债,被父母亲属、被世人看做是尤如“跳进火坑”的家。
2012年的年底,当24岁的田薇真正走进这个家,这个遇事有章程、泼辣能干的女子,在将这个家的生活重担、家庭琐事全部担当起来之后,终于体会了什么是难。无尽无休又累又苦的农活,对于农村长大的她并不算什么。扛100斤苞米,爬一里多地的山上,肩膀勒得青一块紫一块,她不叫苦;钉子穿透了脚,带着伤下地拔草,疼得眼泪都下来了,她没叫过疼;为了让人们看到她留在这个家的决心,结婚她就要了孩子,却从怀孕到生下儿子当天,没有一天不干活,她不喊累;走进这个家五年来,她未添过一件新衣服,她不觉得委屈;婆婆和凯琳不在家时,她抢着去侍候凯琳瘫痪的爷爷,她不嫌脏。
但是,面对着年根底前来的要债人,她掉泪了,她拿出了自己当姑娘打工时攒下的钱,替这个家还了二万元债;面对着秋收时的果实,卖不出去时,她急得偷偷地掉泪;每到孩子开学需要钱时,她两手空空张不开嘴向人借钱时,她难过得掉泪;农忙时,小恺琳帮家里干活累得没完成作业,老师一个电话给她打来,她受不住了,跟老师解释时,抑制不住地哭出了声;到凯琳学校参加家长会,看人家的孩子一个个都穿着花一样的新衣服,而她家的凯琳穿着的校服已经旧得没了样儿,她自尊心受到极大刺激,回到家,她搂着小凯琳失声痛哭:孩子啊,妈没能耐,等将来树长大了,妈给你买衣服啊……然而,再怎么困难,她每年都要带着小凯玉去看望她的姥姥,对凯玉的姥姥像对自己的母亲一样,她说,她感谢凯玉的妈妈留给她这么好的一对女儿。
她与这一家人,虽没有切肤的亲情,却真有了切肤的情感。
她,就这样成了这个家的整个世界。
从内心里接受她这个继母的小凯琳说田薇:就是她们家的天使,天使降临在这个不幸的家庭,这个家庭就是最幸福的家庭。
2017年春节前,迟峰五叔家的大姐花1400元,硬给田薇买了一整套新衣服,说:“这么多年我们家亏欠你了……”那一刻,她的千辛万苦便都化作了高兴的泪。她觉得,这几年的当牛做马,值了!
值?或不值?人们对某种事物或现象的好恶,体现了在价值问题上的选择和倾向性。
当社会爱心人士帮助她家卖苹果获得了收入时,她和迟峰表示:要自强不息,要抓紧还饥荒,日子翻了身,也要带着孩子们去奉献爱心,让爱接力下去!
2017年的“三八”节,她被营口市妇联评选为 “十大最美女性”之一。